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是学院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支撑平台,总建筑积面达9842㎡,60间教学、科研实验室,设备总值超1.2亿元,2025年入选自治区级实验教学中心(A级),拥有全国高校最大的卧式循环水槽实验室(价值600余万元)、船舶结构实验室、船海结构焊接智能化技术实验室等,可模拟海洋环境下的船舶水动力性能测试、结构强度分析及智能焊接工艺验证。工程训练中心配备3D打印、激光加工、特种加工等先进设备,其中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三坐标测量仪等高端装备达1015台套,支撑机械制造、自动化等专业的实践教学与技术研发。依托学院在机械工程、自动化、车辆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领域的学科优势,构建了覆盖基础实验、专业实训和前沿科研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心注重产教融合,通过“基础实验共享+专业模块独立”的管理模式,整合数模电子、嵌入式系统等实验室资源,优化设备利用率,支撑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建设。
实验中心承担学院6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自动化,车辆工程等)及研究生的实验课程,形成“基础实验-专业实训-创新实践”三层次教学体系。近三年,中心累计完成实验教学超10万人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12项,省级奖项30余项。实验中心还承担全校本科生工程训练实训教学的场地设备保障工作,同时支持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车工、钳工、电工、焊工等工种的职业资格培训考试。此外,中心还为船员培训中心提供船员金工工艺的培训场地,为钦州工匠学院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相关工种提供场地设备保障。
一、平台建设
1.广西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船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研发;
2.广西临海机械装备设计制造与控制实验室(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致力于临海机械装备的智能化与自动化研究;
3.船舶先进设计制造实验室(钦州市重点实验室),联合中船集团第十一研究所共建,强化船舶工艺创新;
4.广西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围绕海洋油气开发、海上风电装备等领域开展研究,服务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战略。
二、校企合作与产学研协同
实验中心与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如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北部湾港钦州码头有限公司、中船广西船舶及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开展技术研发与人才联合培养。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和产学研合作基地。这些合作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习实训场所,也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三、发展规划与目标
1.智能化升级:推进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兴实验室建设,适应海洋装备数字化趋势;
2.国际化合作:依托“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钦州基地”,拓展与东南亚地区的科研合作;
3.服务地方经济:深化与钦州港、北部湾海洋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为广西向海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以服务海洋强国战略为导向,通过高水平实验室建设、校企深度合作及前沿技术研发,形成了“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特色育人模式,为培养机械与船舶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